我国是酱油生产大国而非强国,究其原因,产品微生物容易超标且货架期二次沉淀等技术难题等都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国内酱油传统的灭菌消毒方法大都采用加热法,该方法虽简单易行,但能耗较高,还会影响酱油的风味和色泽,甚至出现返浑现象,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造成我国酱油难以跻身国际高档调味品行列。
现在,通过对传统酿造工艺进行传承和创新,国内酱油酿造企业已打破国外企业技术垄断。在这其中,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万印华带领团队在协同创新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们运用先进的超滤技术成功实现了酱油的精制提质。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把目光锁定在超滤技术上,希望通过高科技手段保存产品独特的风味。 2006年,万印华团队和海天公司联合承担广东省经贸委重点技术创新专题项目“提高酱油超滤效率的膜过程控制技术与应用”,过程所研究团队主要负责对海天公司现有的膜过滤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的任务。
针对海天酱油超滤系统存在的技术难题,万印华团队开发出以“临界通量”理论为依据的高效膜过程优化及控制技术以及基于系统水力学优化的膜过程污染控制技术,并且研发了与之配套的膜过滤系统,有效控制膜过滤系统的膜污染,显著提高了过滤效率,使复杂物体系的高效膜分离浓缩成为可能并实现工业化应用。
依赖于团队过硬的技术基础和海天公司的信任与支持,该项目从小试、中试到产业化生产一路走来相对顺利。合作第二年,海天公司建立了年产2.5万吨超滤酱油产业化装置。与原工艺相比,新装置节能80%,节水25%,优质品产率提高5%,膜使用寿命提高1倍以上,且超滤后酱油产品质量稳定、无沉淀物、细菌总数低于10cfu/mL,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