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环境保护部获悉,环保部已于受理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环评报告。据该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介绍,该工程总投资20多亿元,由水利部水文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负责建设,控制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以形成布局较为科学合理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网。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长期缺乏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造成了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泉水干涸、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地下水污染形势已日趋严重,这一点已经广为人知,但是每个地方的具体污染情况如何,却很难说清。当前我国的地下水污染情况究竟如何,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原因在于,近年来虽然我国在重点区域、重点城市地下水动态监测和资源量评估方面取得了较为全面的数据,但尚未系统开展全国范围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的调查评估,因此地下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到底怎样仍难以说清。“只有长期监测、跟踪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过程,才可能对地下水污染的形成、演化、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判,从而对症下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田延山一语中的。而目前我国国家级的地下水监测点不足2000个,其中很多监测点的监测设施由于多年失修遭到破坏,以致监测数据无法正常获取。而按照我国国土面积,至少应该保持2万至4万个。
在业内专家们看来,近些年我国地下水监测进展之所以举步维艰,还在于国土部、水利部和环保部三部门分别管理地下水监测、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环境,“各自为政”的结果是工作内容常常交叉重复,地下水污染数据零碎而有限,进而造成家底不清无法科学决策。地下水污染日益加剧,防治需要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的协调机构统一部署。
全国地下水监测站网逐步建设中
据了解,为监测、监督地下水过量开采,防止地下水污染,进一步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中国正着手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10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明确未来几年,中国将投资17亿元,新建及改建地下水监测站点20445个,控制国土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国家对主要平原、盆地、岩溶区、生态脆弱区等区域地下水动态的有效监控,为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撑。而据水利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水利系统已建成地下水监测站24417处,主要集中在北方17个省区市,其中约10%的监测站可同时监测水质,已经初步建立全国地下水监测站网。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将建设国家级地下水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系统与地下水监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地下水监测中心,建立与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规模相匹配的省、地级地下水监测网。